首頁 > 收購項目 > 壽山石 巧色芙蓉石 熊鈕方章 林亨雲

壽山石 巧色芙蓉石 熊鈕方章 林亨雲

  • 壽山石 巧色芙蓉石 熊鈕方章 林亨雲
商品圖像
  • 商品資訊

    林亨雲1930年一
     
    福建福州人。 自幼愛好雕刻藝術,早年從事木雕工藝,師從陳發坦,七十年代改業壽山石雕,擅長人物、動物圓雕,以尤擅雕刻北極熊及金魚著稱。 他創作的眾多作品中,主題以動物為主,將木雕、牙雕技法運用到石雕中,創作的熊或坐、或爬、或嬉戲、或逐食,形神兼備,可愛逗人,且富有人格化 情感,尤其在茸茸熊毛的表現上獨具匠心。 以熊為題材的作品有著強烈的空間感與生命力,給觀者強烈震撼力。 他多次受邀赴美國、新加坡等國進行學術交流,其作品多次在全國各種大賽中獲獎,其中《海底世界》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珍品「金盃獎」。 現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、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、高級工藝美術師、福州市工藝美術特級名藝人。 現任福建省民間藝術家聯誼會顧問。
     
    芙蓉石-介紹
    芙蓉石又稱白芙蓉、白壽山。上品芙蓉石天生麗質,雍容華貴,微透明而似玉非玉,手感特別好。前人形容其“如脂如膏如腴” 、“拂之有痕”,這是形容人們對芙蓉石非常珍惜,唯恐有所損傷,僅僅“拂之”當然不會“有痕”。與其他坑石相比,芙蓉石的主要特徵是:凝結脂潤、細膩純淨,而且品玩最容易上“包漿”。壽山石長期在人的手上、臉上摩挲,石與皮膚的摩擦已增加了亮度,而人體的油脂與溫度又使石質更加潤通靈,火氣褪盡,老到成熟。這種特殊的光亮謂之“包漿”。
     
    芙蓉石的另一特點是含砂多。名貴的芙蓉石夾在堅硬的圍岩之中,肌里有黃色、白色或灰色的塊狀砂團,這種砂團或砂線的分布沒有規律,在石中穿來穿去。看起來大塊的芙蓉石剔除砂質後,可能所剩無幾;而有些表面石質很好,雕刻到里可能會發現有砂線或砂團,常常使藝人感到頭疼。所以塊度大而純潔的芙蓉石章或圓雕作品十分難得。通常含有黃砂的芙蓉石質地最好,含有青色砂的多為老性芙蓉石的結晶體。芙蓉石中還常有粉白色的斑點,石農稱之“臥虎屎”。老石農說:早年,隨著世道的興衰,芙蓉洞時開時廢,人跡罕見,十分荒涼,山上有老虎出沒。由於芙蓉礦洞冬曖夏涼,自然成了老虎最好的住所。老虎在洞中拉屎拉尿,滲入芙蓉石的礦脈,變成了“臥虎屎”。當然,這只是個傳說,卻為芙蓉石增添了一分神秘感。
     
    古人推崇芙蓉石:“貴則荊山之墣,藍田之種;潔則梁園之雪,雁盪之雲;溫柔則飛燕之膚,玉環之體。”
     
    壽山石知識
    中國傳統「四大印章石」之一,分佈在福州市北郊晉安區與連江縣、羅源縣交界處的「金三角」地帶。若以礦脈走向,又可分為高山、旗山、月洋三系。因為壽山礦區開採得早,舊說的「田坑、水坑、山坑」,就是指在此礦區的田底、水澗、山洞開採的礦石。因為產於田底,又多現黃色,故稱為田坑石或田黃。田石以色澤分類,一般可主要分為田黃、紅田、白田、灰田、黑田和花田等。經過1500年的採掘,壽山石湧現的品種達百數十種之多。壽山石現已成為海峽兩岸經貿往來、文化交流重要的橋樑之一。
     
    壽山石 巧色芙蓉石 熊鈕方章 林亨雲

     

  • 商品Q&A

    • 提問者稱呼
    • 手機
    • 留言內容
    • 驗證碼
TOP